新闻动态
东沙岛厚厚的鸟粪,为何让日本垂涎?我们如何夺回主权让其赔款?_南海_南沙群岛_西泽吉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文章,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和描述,字数也尽量不变。请看下面改写版本: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现代史无疑是一部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屡遭屈辱的历史。尤其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朝的国力跌入谷底,尚未被侵占的领土也开始陆续被列强盯上,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些列强中,最为贪婪的非日本莫属。它在北方继续扩大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南方占领了台湾岛后,便以台湾为基地向四周扩张,寻找更多的机会和突破口。逐渐地,日本的触角已经伸向了资源丰富、战略意义重大的南海地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在南海的这次侵略,不仅没有得逞,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被清政府赶出东沙岛,还被逼着赔款,这距离清朝灭亡不过两年。这场反击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少有的捍卫国家主权的奇迹。
那么,究竟是哪块地方让日本遭遇挫败?晚清在垂死之际为何突然展现出强硬态度?他们又是如何逼迫日本让步的?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挖掘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在南中国海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西沙群岛完全由中国政府实际控制,南沙群岛的局势则相当复杂。但除了这些,南海还有一个较少被提及的群岛,那就是东沙群岛。
展开剩余86%东沙群岛其实是南海诸岛中最北端、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一个群岛。它距离广东省汕尾市约260公里,西北距离深圳和香港约320公里,向西到海南岛则有667公里,东北距台湾高雄市445公里。这个位置可谓极其重要。
看一眼地图便可知,东沙群岛恰好蹲守在台湾海峡的出口,扼守着巴士海峡和南海重要的航运通道,同时也是连接东亚与东南亚的民航必经之路。它是中国大陆与南海诸岛之间的关键枢纽,对于维护整个南海的海洋主权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东沙群岛面积虽小,东沙岛本岛仅有1.74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北卫、南卫两个珊瑚滩,在海面上几乎不可见。别小看这1.74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没有近十几年来中国建设者们的努力和“鬼斧神工”,东沙岛的面积在南海诸岛中本可排第二。
自古以来,东沙岛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历史上又称珊瑚州、月牙岛。这里是沿海渔民世代捕鱼采贝的重要渔场。但对日本人来说,这个不起眼的小岛却是他们从台湾向广东和东南亚发起侵略的关键中转站。
1901年夏天,或许是偶然,或许是早有预谋,一位名叫西泽吉次的日本商人宣称他在海上遇到风暴,被迫漂流到东沙岛。上岛后,他兴奋异常,因为发现岛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鸟粪。
别小看这些鸟粪,19世纪中后期它们是农业上极为珍贵的天然肥料,富含氮、磷等元素,被称为“白色软黄金”,甚至一度引发过国际争夺战。
西泽吉次发现这笔宝藏后,仿佛中了彩票大奖。次年,他带队再次潜入东沙岛,挖掘大量鸟粪带回台湾贩卖,迅速发家致富。
清政府获悉日本人赚大钱的消息后,于当年派出官员前往东沙岛勘察,竖立主权碑。碑高约60厘米,宽28厘米,厚4厘米,中间刻有“视察纪念”,左侧刻有“大清光绪二十八年”字样。
当时,这一举措实际上是清政府对东沙群岛的主权宣誓。由于岛屿距离中国大陆近,无一国提出异议,日本也未反对。
但到了1906年,日本局势发生变化。日本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实质是让商人以开发水产为由先行占领,随后由军队提供支持。
1907年,西泽吉次召集百余人,乘坐“二辰丸”轮船强占东沙岛,声称该岛为“无主荒地”,日本占领符合国际法。西泽在岛上悬挂太阳旗,竖立日式木牌,强行将其命名为“西泽岛”。他驱赶中国渔民,拆毁岛上的海神庙,甚至刨掘坟墓,将尸骨焚烧并撒入海中,意图抹去一切中国痕迹。
接着,西泽在岛上大兴土木,修建码头、铁路及仓库,不辞辛苦地挖掘鸟粪,运往日本牟利。
与此同时,日本商人已进军南沙群岛,日本帝国海军更是派军舰护航日本渔民在中国南海捕鱼。东沙岛的形势尤为严峻,西泽的基建野心昭然若揭,若能移民定居,未来驱逐日本人将极为困难。
清政府反应迅速。1907年8月底,两江总督端方接报后,立即向清政府外务部呈报。清廷迅速命令两广总督张人骏调查岛上情况。
自鸦片战争以来一向软弱的晚清,这回为了仅有1.74平方公里的东沙岛,忽然显得气势十足。其实不难理解,过去做决策的是慈禧和李鸿章,这次碰上了硬脾气的两位总督——张人骏和端方。
特别是张人骏,素有“硬骨头”之称。此前,曾查获日本“二辰丸”号轮船走私军火,命令没收军火,日本政府以撤馆威胁清廷,清廷软弱求和,要求张人骏放行货物并撤职相关执法人员,甚至赔偿日本。张人骏坚决回绝,带动广东民众掀起抵制日货浪潮。
此次东沙岛事件,张人骏同样毫不退让,为调查取证,他派出军舰四次巡查东沙岛。
第一次,飞鹰号舰长黄钟英带队,详细绘制东沙岛上房屋、铁轨、码头等设施图纸,并拍摄8张照片作为证据;
第二次巡查,黄舰长找到人证:中国渔船“新泗和”船主梁带,遭日方欺凌。两江总督端方明确指出,若不设法夺回东沙岛,其他列强必将竞相染指,南海诸岛将难以保全,张人骏表示理解。
第三次巡查规格更高,张人骏派遣副将吴敬荣、李田及水师游击林国祥等高级军官,乘军舰和海关执法船到达东沙岛。此时岛上已有101名日本居民和33名台湾招募工人。调查组收集中国渔民证词,并将其带回广州提起法律诉讼。
广东布政使胡湘林批示:“大东沙岛系属中国领土,海权自宜保守。”
第四次巡查,林国祥等高级军官逐家走访被驱逐渔民,特别收集日本拆毁海神庙、刨坟扬骨的证词。至此,日本非法占领东沙岛的证据链条完整。
收集证据后,张人骏获委外务部领导与日本交涉,随即与日本驻广东领事濑川浅之谈判。濑川耍赖称:“该岛为无主荒地,若清方坚持属地,请出示确凿证据。”
日方之所以如此狡辩,是因他们拆毁神庙、坟墓,消灭实物证据,仅剩渔民口供,不具法律效力。且日本深知,清朝地方志多记载大陆事务,东沙小岛难有明确记载,估计清廷无力举证。
殊不知,日本严重低估了中国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张人骏找到两本关键书籍。第一本为1885年出版的《清朝柔远记》,收录《环海全图》和《沿海舆图》,明确标示东沙岛位置并记载“粤辖东沙岛”;
第二本更权威,是1730年成书的《海国闻见录》,作者陈伦炯,号称清初三大探险地理学者之一,书中详细描述东沙岛地理特征,且记载郑和下西洋时,该岛已属中国领土。
1909年3月29日,张人骏约日本领事濑川至两广总督府,将两本书籍甩在他面前。日本人无计可施,承认无法在文献上反驳,只得低头认输。
濑川又狡辩称,即便东沙岛曾属中国,现已人去楼空,是中国主动放弃。此时中国渔民证词成为关键,他们证明日本抢夺粮食,改造屯粮地养玳瑁。飞鹰号舰长黄钟英也拍摄了被拆毁的海神庙遗址照片。
铁证如山,日方无力反驳,濑川只得承认:“清国对该岛确属实权,日本政府必须承认。”张人骏随即要求西泽撤退,清政府东沙岛主权彻底奠定。
有人疑惑,日本人历来嚣张,为何这次两本书就能将其逼退?此时的日本刚打完日俄战争,虽胜却伤痕累累,已无力为一小岛上的鸟粪与清廷开战。平时嚣张欺压紫禁城的软弱清朝,此刻却遇上了有军舰、有地方军民支持的张人骏。
广东、香港等地掀起大规模抵制日货运动,全国响应。因东沙事件起因于鸟粪,抵制重点在日本海产,导致横滨等地海产市场受创,价格大跌,日本渔民生计陷困。
此外,谈判定于1909年春,北京慈禧太后已去世,少壮派上台,态度强硬。外务部和地方督抚放下内讧,一致对外支持张人骏,使他频繁派军舰巡逻东沙岛。
好事多磨,日本商人西泽仍想赖账,声称投入巨大,要求赔偿80万两银子基建资产。张人骏冷笑回应:“你做的亏心事多,赔钱才合理。”
英国催促清方尽快建灯塔和无线电台保护航道,张人骏同意按正常价收购西泽基建。经评估,基建价值远低于80万,扣除应赔损失,双方最后以赔款3万两银子成交,西泽被迫撤退。
1909年11月19日,广东海军军舰“广海”号及海关轮船“开办”号抵达东沙岛,举行恢复主权仪式。鸣炮升旗,庄严接收岛上物资,封存房屋,派军驻守,东沙岛主权正式回归清政府。
夺回东沙岛,成为晚清外交罕见的辉煌一刻,张人骏的坚定决心功不可没。1909年他不仅夺回东沙岛,还派军舰及170余军官巡查西沙群岛,确立15座岛屿名称,在永兴岛升旗鸣炮,向世界宣告南海诸岛为中国神圣领土。
张人骏本人也曾亲自乘军舰巡查南海诸岛,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以“人骏滩”命名,以表彰这位功勋老人的贡献。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祝大家安好!
---
如果你需要,我还可以帮你把这篇文章变得更口语化或者更正式一点,随时告诉我!
发布于:天津市